欢迎来到新利体育!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新利体育官网

袁彦

文章来源:新利体育官网66


袁彦,新利体育高级实验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新利体育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127000008200048),兼任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我与社会认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心理学。主讲课程为《发展与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中国民族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相关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参编出版《学校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和《张官廉文集》等著作。甘肃省科普专家兰州市金城首席科普专家。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新利体育

邮编:730070

邮箱:yuanyan1@nwnu.edu.cn

教育背景:

2015.9—2020.6 博士学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西北师范大学

2009.9—2012.6 硕士学位   应用心理学  西北师范大学 

2005.9—2009.6 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兰州商学院      

工作经历:

2021.12—至今     新利体育,高级实验师,硕导

2018.12—2021.12   新利体育,实验师

2015.9—2018.12    新利体育,助理实验师


主持及参与的项目:

2011.05-2015.05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信息加工阶段的冲突监测:意识还是无意识?(31100743);

2016-2020 参与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学业倦怠的成因与干预:多取向整合模式下的个案研究”(GS[2016]GHBZ018

2016-2020 主持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处境不良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团体辅导研究”(SKYB16002

2018-2023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心理学学科分裂危机的理论根源及整合的哲学基础研究”(18BZX048

2019-2022参与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甘肃省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研究”(19YB026

2020-2023参与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疫情冲击下甘肃青年社会心理健康调适的叙事研究”(2020A-005课题骨干

2018-202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抑郁症语音声学建模研究”(批准号:31160204课题骨干

2021 -2026参与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 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 2021ZD0203800, 注意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课题4:特殊人群(聋人、盲人、ADHD ASD)的注意研究及应用), 在研,课题骨干

2024-2026 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学生欺凌防治研究中心项目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师范生校园欺凌防治认知和能力发展轨迹的研究(批准号:24JKQLYB04

论文:

袁彦,吴桐娇. (2025).冲破牢笼,遇见真我——真自我和假自我的博弈.大众心理学 (6), 22-23.

袁彦,吴玥叡. (2024). 拒绝“套路”,理性消费. 大众心理学 (10), 35-36.

袁彦. (2024). “terrible two”真的可怕吗?.大众心理学(03), 37+36.

袁彦. (2023).  科学“鸡娃”:父母需要“定心丸”大众心理学(04), 33-34.

袁彦周爱保舒跃育.(2022). 控制和外界客体社会效价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心理学探新(05), 430-435.

袁彦,舒跃育.周爱保.何谓“心理”之“科学”:追问心理学的本体论预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5):206-214.

舒跃育王雪婵郑剑虹石莹波汪李玲袁彦. (2021). 作为分支学科的心理传记学当前困境与应对心理科学. (03), 761-767.(通讯作者)

袁彦,舒跃育.周爱保.文化认同与自我改变:以卜舫济的质性分析为例[J].中国民族学,2020(1)(总第二十五辑).

[7]舒跃育石莹波袁彦. (2019). “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不足以为心理学奠基.心理学报, 51(09): 1068-1078. (通讯作者)

[8]袁彦,周爱保.(2017-09-19).新技术下意识出体实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005.

[9]周爱保,袁彦.(2017-01-17).自我边界的建立与打破.中国社会科学报,003.

[10]杨玲,袁彦.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内疚的关系[J].中国民族学,2014(1),106-112.

[11]周爱保,姜艳斐,袁彦,安花花,常晓春,张润娥团体催眠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改善作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5:363-367.

[12]袁彦,杨玲中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内疚的关系——多元文化背景下甘肃省中学生道德情感研究[A].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1:2.

[13]袁彦,李磊,梁进龙灾后心理反应研究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8-21.

[14]张云霞,袁彦大学生内隐羞耻感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2:8-10.

[15]李磊,何欣,袁彦中学生内疚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信度子效度检验[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7-59.

[16]杨玲,李磊,袁彦自我意识情绪的跨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对内疚、羞耻的探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35-38.

著作:

[1]杨玲主编.学校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参编第四章)

[3]舒跃育主编.张官廉文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副主编)










版权所有:新利luck18(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ylzsl.cn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